查看原文
其他

《蒙古包建筑史:13至20世纪中叶》:国内首部全面系统的蒙古包700年发展史著作!

中国建工出版社 蒙古史与元史学术兀鲁思 2023-09-19


“ 

本书依据蒙古史史料与近现代口述史资料,系统梳理了13~20世纪中叶共700余年的蒙古包发展史,尽力呈现了各时代的蒙古包形制与类型。对此历史时期内被零散记录于汉文、波斯文、蒙古文等多语种文献中的多种独具风格的官式蒙古包建筑的结构、材料、装饰及多元性建筑语汇进行梳理与考证,从而呈现出蒙古包的发展轮廓与结构形态对蒙古族建筑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01

本书概况

《蒙古包建筑史:13至20世纪中叶》


作者:额尔德木图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页数:265页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定价:75.00元


作者简介

额尔德木图,男,1979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2005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获民俗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研究领域为畜牧业社会住居、聚落、景观与社会组织的人类学、民俗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发表论文13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3部。专著为《蒙古族图典·住居卷》(2017)。曾参与编写《内蒙古藏传佛教寺院建筑》(2012)、《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2014)、《内蒙古古建筑》(2015)、《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内蒙古卷》(2016)、《内蒙古民居》(2019)等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蒙古史史料与近现代口述史资料系统梳理了13至20世纪中叶共700余年的蒙古包发展史,并尽力呈现了各时代的蒙古包形制与类型。在此历史时段内的欧亚草原、蒙古高原及中国北方地区曾出现过失剌斡耳朵、巴图查干格日、梅花式蒙古包等多种独具风格的官式蒙古包建筑其结构、材料、装饰及多元性建筑语汇被零散记录于汉文、波斯文、蒙古文等多语种文献中。对其进行梳理与考证,从而呈现出蒙古包的发展轮廓与结构形态对中国建筑史及蒙古族建筑史研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除对蒙古包历史形制进行文献研究以外,本书借助近现代口述史资料,尽力展现了20世纪30至40年代的民居类蒙古包之形制、材料与日常住居习俗。这些地方性知识有助于深化建筑史研究者对蒙古包的文化认知。本书适用于国内外建筑学等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以及建筑史相关从业者、建筑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导论:蒙古包及其建筑史

第一节  蒙古包:概念及其阐释

第二节  蒙古包建筑史的时空域划分

第三节  研究资源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视野与关注点

第二章  蒙古帝国至元明时期的蒙古帐幕

第一节  13至14世纪的蒙古帐幕类型

第二节  斡耳朵考

第三节  失剌斡耳朵考

第四节  14世纪末至17世纪的蒙古帐幕

第三章  清代蒙古包

第一节  一种建筑文化现象——蒙古包名称之出现

第二节  蒙古包的类型

第三节  普通蒙古包

第四节  布盖蒙古包与布斯浩特

第四章  清宫蒙古包

第一节  清宫帐幕类型及其搭建地

第二节  清宫蒙古包的类型

第三节  清宫蒙古包的形制特点

第四节  圆明园中的蒙古包

第五章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蒙古包

第一节  寺院建筑中的“蒙古式建筑”

第二节  寺院中的蒙古包与蒙古包寺院

第三节  巴图查干格日:经堂大蒙古包

第四节  格日独贡

第六章  蒙古包之外的近代本土住居

第一节  帐幕类建筑

第二节  由蒙古包构件搭建的简易帐幕

第三节  柳编包

第四节  格日式住居

第七章  20世纪前半期的蒙古包

第一节  官式蒙古包

第二节  普通蒙古包的类型

第三节  蒙古包的构件类型

第四节  蒙古包尺度、装饰及其形制演变

第八章  20世纪前半期的蒙古包室内设置与行为秩序

第一节  住居世界:认知、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室内摆设与空间设置

第三节  日常起居习俗与秩序变迁

第四节  蒙古包与营地环境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02

本书序言


蒙古包是蒙古高原最具典型意义的传统建筑类型,是内陆欧亚分布最广的建筑类型——毡房之重要支系。在当前的内蒙古自治区,牧区住房条件已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各类宽敞明亮的新式住居早已成为主导性住房类型。蒙古包仅在不同程度地维持迁移性生产方式的锡林郭勒盟北部、呼伦贝尔市西北部以及赤峰市东北部与通辽市西北部相接的大兴安岭南端山地牧区等区域内被用作临时性、季节性住居。但就在这些区域里也呈现出蒙古包被替代与自变化的明显趋势。与传统住居类蒙古包日渐式微的同时,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蒙古包作为展示性、体验性住居而重获生机。可以说,在新型建筑空前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蒙古包是依然以多种方式保留其传统形制与活态传承状况的古老建筑。蒙古包所经历的漫长历史及今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给予学者们有关传统建筑的更多思考。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蒙古包有着重要意义。

蒙古包一直被中外学者所关注。国外研究始于20世纪初,但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苏联接受建筑学系统训练的一些蒙古国学者出版了《蒙古建筑与城市建设》(1972)、《蒙古包:住居史概要》(1976)等一系列著作,奠定了蒙古包研究的现代学术基础。其观点、内容及结构在当下仍被当作经典研究范式。国内研究也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但有关蒙古包的专题性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地方史学者出版了《蒙古包风俗录》(1990)、《蒙古包文化》(1996)等著作。这些著作在主要观点方面基本沿袭了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范式,并记录了今已失传的有关建筑构成、形态类型与住居习俗方面的众多地方性知识。在建筑学领域,由中央建筑工程部相关部门主持,各地组织编写“建筑三史”时出版的《内蒙古古建筑》(1958)中收录了包括蒙古包在内的众多经典地域建筑类型。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古建筑、民居类建筑的全国普查与整理工作,蒙古包被作为地域代表性建筑类型而收人多部文集中。2010年之后,有关蒙古包更具专业性、系统性的研究全面兴起,如,有关蒙古包构造、空间及装饰的建筑学著作相继问世,并出现了有关空间转译、新材料运用、实验与设计等显著的学术转向。

《蒙古包建筑史:13至20世纪中叶》一书则属于上述多种研究范例中的建筑史研究领域。然而与早期建筑史或住居进化论研究相比,其特点体现在以下三点:

其一,有关蒙古包历史类型的时空范围之清晰界定为建筑史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案例资源。作者所谓“时空域”的限定可以有效避免在宏大的地理空间与时间跨度内探讨一种承载太多普世性建筑元素的古老建筑类型所带来的风险。始于远古时期的形制演变研究虽有重要学术价值,但此类研究会不可避免地陷入主观建构的论证困境中。如“清末民初的锡林郭勒盟中部蒙古包”等具有清晰界域的研究对建筑史研究而言无疑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

其二,该研究结合了建筑通史与断代史研究方法,对13至20世纪中叶的蒙古包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往的蒙古包研究通常始于远古而止于近现代时期。其中虽不乏对个别历史形制的精彩论述,但由于时间跨度太大而仅是提到而已,却并未形成充分的论述。本书中的清代蒙古包、20世纪前半期的蒙古包等内容均弥补了特定时段内的研究空白。

其三,该研究将蒙古包概念拓展至超越单纯民居层面,类型范畴包含官式与居住建筑、家庭与公共空间,其中包括宫苑、官府、寺院、陵寝与民居建筑。本书梳理并呈现了蒙古包在不同历史时期内所拥有的多样性类型与形制,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了蒙古包的历史地位,如清代的各式宫廷蒙古包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等。

额尔德木图同志是人类学和民俗学学者,长期以来被邀请参与由我带领的内蒙古工业大学地域建筑研究团队,经与建筑学专业师生的共同工作,对蒙古族传统民居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熟悉了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视野与调研方法。在协助完成团队实地调研与测绘工作的同时负责蒙古文文献的整理与翻译工作。在为一种既无建筑遗存,又缺乏文献史料的“游牧建筑”撰写数百年的建筑史,无疑需要有关历史典籍、档案、方志、图像、口述史等史料的大量翻阅、整理与分析工作。作者在此方面付出了应有的努力与工作量。在当前内蒙古地域建筑研究与设计领域中,对本土或民族建筑史的某种程度的忽略或不充分的认知情况时有发生,此种情况显然会影响研究者与设计者的工作质量。而此书至少在蒙古包相关领域内可以提供必要的案例与参考资源。在研究成果出版之际,我作为曾经的团队带头人和鼓励著此书的促成者,甚感欣慰,写此阅读感言,是为序。

张鹏举




03

精彩文摘


蒙古包是世界建筑体系中历史最为悠久,分布最为广泛的建筑类型之一,并且是古代帐幕类建筑和移动式建筑中延传至今的少数经典类型之一。其承载的建筑原型与空间语汇保存着人类古老的居住记忆。蒙古包是蒙古高原最具代表意义的建筑类型,在历史时期内曾有过多种类型与形制,其建筑技艺反映了帐幕类建筑在前现代时期所能达到的卓越程度。其“蒙古包”之称出现于18世纪初,然而,名称的概念化发展促成了一种偏向于形制属性的概念程式,并进而限制了对其进行重新认知与深入研究。本书在对蒙古包的概念进行适度调整的基础上,将其发展历程分为若干时空域,借助文献、图像、口述史及实物遗存等资源,对历代蒙古包的类型、形制与演变过程进行了历史考证与文化阐释。而此项研究所注重的是历史现象之重现,而非整体的或某一关键性构件的单线进化规律之探索。

第一节  蒙古包:概念及其阐释

蒙古包的建筑史研究不同于其文化史研究。与后者高度压缩时空域,并以进化图式的建构为目的的研究视野所不同的是,前者为一种立足于历史考证依据,并试图呈现每一时空域内特定建筑类型之研究。因此,阐释并适度调整蒙古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梳理清楚蒙古包在欧亚草原总体建筑史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本土建筑类型的关系成为本研究的一项重要前提。

一、蒙古包的概念化:从“谁的房屋”至“什么样的房屋”

“蒙古包”冠以族称的名称结构促成了一种结合民族类别与建筑类型为一体的建筑概念。此名称从最初的具有族群与地域双重属性的名称逐步发展成为强调形制属性的概念。概念的形成导致了一种认知偏向,即人们为其设定了一种形制标准,从而限制了人们的认知范围。概念的确立对其所指类型的认知是有益的,但概念的进一步发展便是对形制的一种限定。若将已被概念化的“蒙古包”与频繁出现于古代汉文文献中的穹庐毡帐以及各语种文献中出现的帐幕视为同一类型,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故在研究之始,有必要对蒙古包这一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明确的界定。

被欧亚草原(Eurasian Steppe)游牧民族使用数千年的穹庐毡帐或其中之一种在18世纪获得了蒙古包这一称谓。此称是满语称谓的汉语转写形式。其原义为“蒙古人的房屋”,而并无形制方面的特定属性。其词源,即蒙古勒格日(mongγol ger)的称谓初见于17世纪的蒙古文文献。而就笔者所能看到的最早使用蒙古包一称的汉文文献为18世纪清雍正年间的一份档案。蒙古包确切的蒙古语称谓当是格日(ger),此名称在13世纪的蒙古文史料中便已出现,但并未以“蒙古勒”,即蒙古为固定修饰语。故从古老的穹庐毡帐至13世纪的格日,再到17至18世纪的蒙古勒格日,即蒙古包,最终到近现代人们认知图式中的蒙古包,蒙古包经历了一次被概念化的建构历程。当然,概念的建构与形制的演变是并行的两个过程。

蒙古包的概念化所构成的认知问题是它在促使一种清晰的建筑类型之产生的同时暗淡化了其余本土建筑类型及其自身所辖不同子类型的存在。蒙古包的意义重心由“某人的房屋”转向“什么样的房屋”,从而更加强调了形制属性。一方面,概念的清晰化使蒙古包从多样性的本土建筑中分化而出。我们已确定在蒙古包概念被提出时曾有多种类型的帐幕与本土建筑类型同时共存的事实。概念的出现逐步简化和忽略了原有多样性本土类型。

另一方面,蒙古包的概念化使其本身所具有的多样性类型、形制与风格纳入一种程式化的,标准化的范畴之内。毡盖、穹顶、圆形平面已成为其标准属性,而陶脑、乌尼、哈那三者构成了其木架构体系。蒙古包的平面形态、材料与木架构均成为蒙古包的固定评价指标。然而,史料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蒙古包的类型与形制诸属性的丰富信息。如蒙古包木构件的形制有多种类型,其相互衔接的方式各有不同。蒙古包的平面并非只有圆形一种,在历史上曾有正方形、多角形等多种类型。在覆盖物方面,曾有毛毡、兽皮、植物、织料等多种类型。随着尺度的增加,其承重体系也会有相应的变化等。

将蒙古包作为某一类帐幕的专称还是形制相近的多种帐幕类建筑之统称是一项需要关注的问题。相比蒙古包,帐幕、穹庐、毡帐等词汇的概念范畴更为宽泛,可以说蒙古包是一种穹庐,但并非所有的穹庐都是蒙古包。若按近现代人对蒙古包的固有概念俯瞰蒙古包建筑史定会出现一种认知困境。对于蒙古包历史知识的匮乏、蒙古包在近现代的民居化发展趋势以及近年在蒙古包工厂化制作实践下的统一形制之推广是导致形成这一偏见的主要原因。

蒙古包的概念化即已成为事实,那么,如何去划定其概念范围是一个重要问题。在以往的蒙古包研究中有两种极端化倾向。其一为外延的无限扩大,即用蒙古包指代所有帐幕类建筑或穹顶建筑。其二为外延的极度缩小,即蒙古包仅指哈那图格日(qanatu ger),即带有交错状壁架的帐幕。

二、蒙古包与原始住居:对蒙古包进化史的反思

有关人类住居起源的探讨是一个古老而常见的话题。在以印藏佛教史为文本开端的17至19世纪蒙古文编年史中即有人类及其住居起源的叙述。罗卜桑悫丹在其《蒙古风俗鉴》(1918)中提出了与洛吉耶(M. A. Laugier)“原始茅舍”论十分相似的观点,即人类最初的住居是以活树为主杆搭建的草棚,之后成为洞穴,最终出现包括蒙古包在内的棚屋。有关蒙古包历史的系统探讨始于20世纪。20世纪70年代始相继问世的一系列蒙古包研究著作中,出现了蒙古包起源说、蒙古包进化论及各种名目的决定论。学者们将蒙古包历史追溯至史前时期,并在漫无边际的时间域中搜寻线索,其涉及的地域范围扩及整个欧亚大陆。此种宏大的建筑史视野在早期文化史研究范式上并无不妥之处,然而,其对建筑信息的阐释始终缺乏一种必要的深度,或最重要的是一种研究风险,即看似有了十分重要的发现,但每一个发现都很容易受到质疑。

受19世纪西方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学者们更加倾向于探讨从远古时期直到近现代的蒙古包进化过程。由此产生从自然到人工,从简易至复杂,从地下至地上的阶段式进化图式。其中不乏有关整体形制与关键构件的堪称经典的论述。作为漫长进化过程之结果的近现代蒙古包依然保存着众多“远古属性”。然而,注重结果的进化论者在得出上述结论之后并未充分展开有关细节的、持续的进化或演变解释。因此,有必要审视上述论点,由此摆正蒙古包建筑史的时序框架。

对于“原始人”,即“北方草原先民”的建筑形态进行探源,并建构历史各时期内的建筑形态之演进序列的进化论研究依然是当前蒙古族建筑史研究的一种主要范式。精心编制的进化论无论在整体上还是在每一个细小环节上,完美得几乎无懈可击。排在这些由天然岩洞至蒙古包的形形色色的建筑序列之最后的类型便是今日蒙古包。一个令人信服的进化论图式无疑需要大量的证据,而遍布于蒙古高原以及周边区域——甚至包括整个内陆欧亚——的考古发现以及“遗存”于各族群中的多样性帐幕提供了丰富的物证。然而,大尺度的时空域在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物证及想象的同时,也为其精心编织的宏大理论构成了致命的危险。

从天然洞穴至蒙古包的历史论述总能呈现出一幅完整而清晰的阶段式进化图景。对此研究而言,一些考古发现以及更多是作为其“遗存”的近现代简易建筑充当了早期的“实物”案例。显然,其建构意义大于实证意义。故对原始建筑的溯源研究进行路径调整或者是从某一历史节点进行切割的方式更显重要。那么,应如何处置史前时期的建筑?正如里克沃特(Joseph Rykwert)所言“追溯的是一个观念,而非实物的”研究更显重要。蒙古包建筑史所要呈现的是特定时空域内的蒙古包风格与类型的演变史。作为传统建筑之典型样本的蒙古包,通常被人们视为一种历经千百年而始终保持古老形制的建筑。这种从某一时间切片的静态特征来概括建筑形制的做法明显忽略了历史维度的考证。显然,零散而稀少的史料信息与有关蒙古包的程式化的概念是构成上述缺陷的主要原因。

对于任何一种历史久远、分布广泛的建筑类型而言,时空域的限定是其历史研究的一项必要前提。相比宏伟的纪念性建筑,简易的风土型建筑,尤其是其中之古代建筑的研究往往因资料的匮乏而不得不扩充其时空域来弥补基础资料之不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具有历史书写传统及文化积累的文明时期,即便是无一例古建筑遗存的情况下仍会留下一定的线索。蒙古包本身含有一定的时空域意义,但人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意义。

三、蒙古包与圆形毡房

首先需要申明的是,蒙古包是广泛使用于欧亚草原的各式毡房之一种类型。从北美横向延伸至北非的带状区域曾是帐幕类建筑的主要分布区,而位居其中的内陆欧亚草原是圆形毡房的主要使用区。除蒙古族之外,哈萨克、土库曼、乌兹别克、塔吉克、柯尔克孜等中亚各民族及阿富汗境内的哈扎尔(Hezare)、伊朗境内的多支游牧族群均以圆形毡房为传统住居。这些毡房在平面、结构、材料及构件名称方面虽有一定的相似性与亲缘性,但其地域与部族特性是鲜明的。


【注释】

笔者注:陶脑(toγonu)为蒙古语,指称蒙古包屋顶正中的天窗。本书中多以天窗指称陶脑。

笔者注:乌尼(umi)为蒙古语,指连接蒙古包天窗与围壁的细木杆,也指房屋细木椽子。

笔者注:哈那(han-a)为蒙古语,指蒙古包的交错式网状木壁,也指房屋墙壁。

笔者注:受佛教文化影响,17至19世纪所著多部蒙古史典籍均以人类起源与印藏帝王世系源流为文本开端,如在成书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的答里麻国师著《金轮千辐》中谈到了住居起源的观点。参见:(清)答里麻. 金轮千辐(蒙古文)[M],乔吉,校注,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7.

笔者注:罗卜桑悫丹(1875年一?)清末民初的蒙古族文人。著有《蒙古风俗鉴》(1914—1918年)一书。


相关书目


感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供稿授权!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即可查看本书的豆瓣主页!本号推荐书目的版权归相关出版社或出品方所有,书讯由本号整理发布,转发请注明原出处本公众号名称!整理不易,欢迎学界友人转发,点个 “  ” 和 “ 在看 ” 以示鼓励!感谢支持!


往期精彩回顾一、原创系列文章蒙古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生平及其国内著述蒙古史学家杰克·威泽福德的生平及其国内译著
蒙古史学家丹尼斯·塞诺的生平及其国内译著
走进海归瓷艺术馆,领略元代瓷器文化!美国中古罗斯与金帐汗国史学者查尔斯·哈珀林小传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一)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二)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三)《成吉思汗传:历史上最大帝国的创建者》微评与纠误!
《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简评与纠误
《中国-塔吉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微评与纠误二、蒙古史、元史、游牧民族史、中亚史、内亚史苏北海:元代金帐汗国的建立及其统治《成吉思汗及其显赫家族》:一部成吉思汗后裔笔下的的成吉思汗家族史学术著作!
《明代吐鲁番与“大礼议”研究》:一部研究东察合台汗国与明朝关系的重要著作!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研究》:一部由鄂尔浑文回鹘碑铭探讨回鹘汗国诸领域的学术著述!《蒙古语人群的分子人类学溯源》:一部国内鲜见的分子人类学领域集大成的蒙古学著作!
《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一部多维度论述内蒙古游牧文化变迁历程的学术著述!
《细读匈奴七百年 : 草原帝国的崛起与衰亡》:一部世界视野下的匈奴通史新著!
《匈奴帝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匈奴帝国微型通史!
《鲜卑列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鲜卑列国兴衰史!
《五胡史纲》:赵丕承先生历时30载撰写的我国首部五胡十六国专史!《柔然传奇》:揭秘第三个草原王朝与《木兰辞》中神秘的草原游牧民族民族史学家马长寿先生及其民族史三种
《内亚渊源:中古北族名号研究》:一部中古北方阿尔泰语诸族政治名号制度研究力著!
《吐鲁番出土文书新探(第二编)》:唐长孺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论文专辑出版!
《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法国西域考古学者莫尼克·玛雅尔的中古吐鲁番社会史著作再版!
《突厥汗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突厥通史!
《大辽王朝》: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契丹民族兴亡史!
《塔吉克人:上古时代、古代及中世纪历史》:一部塔吉克人的五千年历史
《哈萨克斯坦简史》:带你走进中亚的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经济法律制度概论》:一部研究哈萨克斯坦法律的新著!
《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一位优秀考古学家的成长往事!
六部中亚史好书:带你揭开中亚的神秘面纱
“丝瓷之路博览”丛书:一套专业且通俗的历史科普读物
迈克尔·普劳丁《蒙古帝国兴起及其遗产》
《丝绸之路人文与艺术(第一辑)》:一部丝路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陌生人马可:意大利与中国的古今丝路》:一部意大利学者笔下的亚平宁半岛丝路简史!
《丝绸、瓷器与人间天堂:马可·波罗亲历的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文明史》:一部马可·波罗在丝绸之路上的伟大冒险的亲历与再现之作!
《从希腊到中国》:法国著名东方学家勒内·格鲁塞的东方学著作再版!
《新疆石窟艺术》:一部“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所著的系统介绍新疆石窟的通识读物!
《蒙古、安多与死城哈拉浩特》:俄国西夏学家科兹洛夫的一部研究起点著作!
《蒙古与唐古特地区:1870-1873年中国高原纪行》:俄国科学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一部中国边疆生物学著作!
《中国史研究历程·元代卷》:我国首部蒙元史学术研究概况综述著作!
《元上都扈从诗辑注》:国内首部元代扈从诗的系统辑注著作!
班布尔汗新作《元与世界》
《解元:他们的元朝》:历史迷雾中的元朝争议
《大哉乾元》:一部通俗易懂的元朝史
《三事忠告》:元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的“政事论”&元代政治思想史的必读书目!
《宋辽金元史论》:宋辽金元史专家李涵教授的史学代表作出版!
《元文类》:元代重要的古籍与诗文总集校点本出版!
《元代文学通论》:一部元代文学研究的通观性、实证性与总结性巨著!
《元代文学散论》:元代文学研究成果的结集&《元代文学通论》姊妹篇!
《元曲三百首》:一部任中敏、卢前二先生选编的元散曲经典读本!
《元人散曲:蒙元的新诗》:一部赏析解读元代文学的灵魂——元曲的经典通俗著作!
《元代建筑雕塑史》:国内首部元代建筑与雕塑小史!
《元代科技史》:国内首部元代科技小史!
《元代绘画艺术史》:一部图文并茂的元代绘画艺术小史!
《艺眼千年:名画里的中国·元代卷》:一部从名画里见证元代中国的通俗作品!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1: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文摘:《伊斯兰中国风:蒙古伊朗的艺术》内容概览!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2:“欧罗巴”的诞生》文摘:元朝时期中亚丝绸设计的本土元素及其对意大利哥特式丝绸的影响!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3:古史的图像》文摘:欧洲的伊斯兰艺术:围绕着一件织物的讨论!
《神风与铜钱:海岛日本遭遇世界帝国1268—1368》:一部海洋视角下的元日关系史著作!
《京藏古道:基于元代北京至西藏古驿道研究》:噶尔哇·阿旺桑波所著的元代京藏古道及其驿站考察史!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一部元代地方行政体制与政区变迁史著作!
李致忠《中国出版通史(宋辽西夏金元卷)》
陈伟明《元代饮食文化散论》
周少川《独具气象:元代史学思想与史学成就研究》
李娟娟《元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
《阿尔泰语系语言比较研究》:一部20世纪至今阿尔泰语系研究成果的系统综述!
《极简金代史》:一部用十个问题串联起的金代史“问题史学”著作!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一部基于文本的党项族源与藏传佛教研究著作!
《西藏通史(典藏版)》:首部完整全面的西藏历史通史巨著精装典藏版出版!
冉热·阿旺旦贝坚赞《西藏王统世系·水晶鉴》:班玛更珠翻译的藏文通史典籍出版!
《共同书写的历史:藏文史籍的中原历史记叙研究》:一部藏文史籍中的中原地区历史记叙专题研究著作!
《卡尔梅克史评注》:伯希和的卫拉特蒙古史遗著修订再版!
《伊犁河流域额鲁特人托忒文文献荟萃》:一部研究卫拉特蒙古各领域的重要托忒文文献汇编!
“突厥学研究丛书”:《西方突厥学研究文选》和《欧亚草原历史研究》
《草原帝国准噶尔》:一部草原帝国卫拉特-准噶尔汗国的兴衰史!
三、欧美史《中国风: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一部中国和远东文化影响的欧洲潮流艺术史!《希腊史纲》:一部古希腊史学家狄奥多罗斯所作的古希腊文明通史原典巨著!
《希腊史:从梭伦时代到公元前403年》:英国史学家乔治•格罗特巨著《希腊史》之精华&古希腊文明必读经典著作!
《古希腊人 : 从青铜时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领航员》:一部个性十足、生机勃勃的希腊文明演化通俗史!
《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一部赵林教授所写的古希腊文明全景巨著!
《在希腊:通往现代世界》:一部爱尔兰古典主义学者诠释现代欧洲的古希腊文明遗产的新著!
《奥古斯都大帝与罗马帝国:罗马盛世的奠基者、元首政治的创始人》:一本了解古罗马历史与奥古斯都显赫生平的优秀入门读物!
《神人之间:黄金时代的罗马皇帝》:一部罗马帝国早期的皇帝群像重磅力作!
《尤利安与晚期罗马帝国》:一部罗马帝国“理想君王”尤利安的历史形象深剖著作!
《地中海战争史》:东罗马帝国普罗柯比所著查士丁尼大帝时代战争的原典著作!
《维京时代与英格兰:北欧勇士征服英格兰的传奇和历史》:一部牛津大学博士解读另类“维京传奇”之著!
《贝叶挂毯里的诺曼征服》:一部基于文物视角的诺曼征服英格兰史!
《金雀花王朝1215》:一部丹·琼斯《金雀花王朝》《空王冠》英国史姊妹篇著作!《梦游进入新世界:12世纪意大利城市公社的出现》:意大利城市公社的诞生和发展与近代社会的萌生和转型!
《哥伦布与大航海时代》:“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笔下的哥伦布个人及其时代!
《海洋征服者与新航路:哥伦布的四次航行》:劳伦斯·贝尔格林“三部曲”最后一部&哥伦布与他的地理大发现时代!
《亨利八世》:英国都铎王朝史学者J. J. 斯卡里斯布里克笔下的亨利八世权威传记著作!
《伊丽莎白女王与埃塞克斯伯爵》:英国传记文学家利顿·斯特莱切笔下伊丽莎白女王的爱恨情仇!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女王的传奇生涯和她治下的英国世相演变》: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王和她的家族成员!
《英国史10讲》:一部日本学者笔下的英国社会历史的全方位通史!
《德国史10讲》:一部日本德意志学者笔下的德意志通史!
《时间与权力》:从“三十年战争”到第三帝国的德意志之路与德意志君主的抉择!
《法国史10讲》:一部日本学者笔下“独特”的法国通史!
《法国史》:一部法国史学家皮埃尔·米盖尔所著的法国史经典通史著作!
《法国文明史》:一部了解法国古今社会和法国民族意识的经典通史著作!
《意大利史10讲》:一部叙事明快凝练的意大利通史!《机会的捕手:安德鲁·杰克逊传》:美国首位“平民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的首部中译本传记!
《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梳理当今世界纷乱来源,剖解“全球化”积累效应!
《规律简史:规律的族谱与规律的发现》:一部揭秘科学与社科规律的科普类专业著作!
《货币文化史Ⅲ:文艺复兴时期假币盛行与信任危机》:货币价值的新争议与欧洲纸币萌芽出现!
《货币文化史Ⅳ:启蒙时代货币泡沫与价值反思》:重新审视货币与西方经济新秩序雏形诞生的时代!
《货币文化史V:帝国时代殖民主义与货币大变革》:19世纪帝国时代的货币与现代社会!
《货币文化史VI:现代数字革命与货币的未来》:现代货币多元化转型与当代社会!
《和平戛然而止:通往1914年之路》:“一战”的欧洲与世界历史的转折!
《猫咪秘史:从史前时期到太空时代》:一部猫咪所著的喵星人征服世界战纪!
四、中东史

《在神圣和世俗之间:西亚城市带的交融与冲突(公元前7000一公元1922年)》:国内首部西亚城市演进史!

《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一部对比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演进的新作!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国内新著好书三种!

《两河文明三千年》: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通史著作!《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史!
《古代西亚2000年》:一部由史料、文物与博物馆藏构筑的古代西亚2000年文明史著作!
《通天塔与空中花园:古巴比伦人的生活》:一部带你体验古巴比伦人日常生活的通俗科普读物!
《通往来世的冒险之旅:古埃及人的生活》:一部带你体验古埃及人生活点点滴滴的通俗科普读物!
《法老统治下的埃及》:“埃及学之父”商博良揭秘法老统治下的古埃及面貌的经典著作!
《古代埃及:从原初时代到波斯征服》:美国埃及学鼻祖布雷斯特德的埃及史著作中译本首次出版!
《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对外传播与影响史!《中东的王国和帝国》:一部从以色列王国到波斯帝国的早期中东文明千年史!
《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简史(公元前550—前330年)》:一部美国东方学者所著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多方位研究著作!
《安息王朝兴衰记:帕提亚帝国简史》:国内首部伊朗帕提亚帝国史著作出版!
《伊朗细密画中的中国元素》:蒙古时代下的伊朗绘画艺术!
《乌鲁伯格:撒马尔罕的天文学家》:帖木儿帝国君主乌鲁伯格的学者生涯!
《伊比利亚八百年:摩尔人统治下的西班牙》:一部英国阿拉伯学者笔下的伊比利亚半岛伊斯兰时代史的重磅新作!
《伊朗五百年》:从萨法维王朝到现当代伊朗《天堂的颜色 : 火药帝国时代的祖母绿》:莫卧儿、奥斯曼、萨法维三大帝国的挚爱!《伊朗恺加王朝(1796-1926)政治经济学:社会、政治、经济及外交》:一部揭秘近代伊朗经济发展谜题的伊朗政治经济学著作!
《认识镜中的自我:伊斯兰与西方关系史入门》:一部土耳其历史学家笔下的伊斯兰历史观代表作
《帝国的伙伴:革命年代奥斯曼帝国的秩序危机》:“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的自救与抗争!
《土耳其、俄罗斯帝国与明代中国》:一部蒙古帝国衰落后 东方三大帝国的宏大比较史!《中东史》:一部美国中东史学者所著的经典中东地区通史著作最新版!
五、俄罗斯-东欧史

《斯托雷平与俄国贵族》:一部20世纪初斯托雷平改革和俄国贵族转型历程的鲜见著作!

《欧亚角力场:黑海史》:查尔斯·金所著的一部东欧与黑海钦察草原历史著作!

《失败的融合:狄德罗、叶卡捷琳娜与启蒙的命运》:一段专制君主与启蒙思想家的奇闻逸事!

六、南亚史《岛史》: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巴利文佛教编年史典籍中译本出版!
《大史》:斯里兰卡国宝级经典编年史文献典籍中译本出版!《丝路重驿:印度的再发现》:南亚文化史学者孟昭毅先生印度研究的一部代表性文化著作!
七、东南亚史

《泰国佛教史》:东南亚史权威段立生教授的一部泰国史领域新作!

八、中国史《史前中国:从智人时代到涂山会盟》:一部基于多学科前沿成果、堪比《翦商》的远古中华史著作!《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商周革命下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中国通史》:一部我国近现代史学泰斗吕思勉所著的中国史公认必读经典著作!《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一部日本中国史学家川胜义雄先生的中国史遗稿集!《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一部法国著名汉学家马伯乐的经典上古中国史巨著!
《中国绘画史》:这才是中国人“美的底气”!
《中国画在西方:66幅海外馆藏珍品》:在北美五大博物馆见证中国画征服欧美的审美史!
《<经学系传谱>校勘本》新书书讯《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兴衰》:海路绵延,千年辉映!
《南北鱼羊 : 美食历史的探寻》:一部唤起读者对美食的向往的餐盘文化史!
《探古鉴今 : 社会生活史考辨札记》:一部中国市井民俗、社会文化变迁之巨著!
《隐没的皇城:北京元明皇城的建筑与生活图景》:一部元明时期北京皇城建筑面貌与生活图景的重磅力作!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从元大都(汗八里)到当世的北京城!
《重拾1860-1948:私藏老照片中的北京记忆》:老北京百年社会生活旧影的生动重现!
九、美洲史
《玛雅三千年:隐身的第五大古文明》:与四大文明并称的玛雅古文明,是怎样灭亡的?《波托西 : 改变世界的白银城市》:一座拉丁美洲传奇银矿城市的兴衰史!索飒《把我的心染棕》:在拉美大地上,寻找土豆和玉米的“祖先”!
十、人类文明史
《分子人类学基本原理与应用》:一部国内鲜见的分子人类学领域总结性著作!《人类起源与进化:一种系统视角的认识》:一部融汇多学科、多角度探讨地球生命和人类起源进化的地质学科普著作!《人类文化进化:从狩猎采集到现代文明》:一部介绍人类进化与人类文化发展间辩证关系的大众通俗读物!《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观念》:一部彭树智老先生的基于人类史与自然史相互交织的大历史观综述性著作!
《希望之书:珍·古道尔谈人类的生存、未来与行动》:你中学课本上的自然学家为你揭秘人与自然的希望!


本号目前建有  安迪肥子兀鲁思历史学游牧社群、中东史群、东欧-俄罗斯史群、南亚史群、中国中古史群(秦汉~隋唐),请添加群主或管理员简要说明来意(格式:某一领域(中亚史、蒙古史、游牧民族史、中东史、东欧史等)+研究者 / 专业爱好者。例如:蒙古史研究者、世界史爱好者),群主或管理员会邀请您入群。

交流&书讯合作操作同上,请直接添加号主,并说明来意“交流或合作事项”

号主微信:qiu28269383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